地基土質(zhì)不好該怎么處理?
我國幅員遼闊,不同區(qū)域的建筑地基千差萬別。在農(nóng)村建房施工過程中,當基坑開挖后,發(fā)現(xiàn)地基土質(zhì)不好,無法滿足地基承載力,會導致房屋整體倒塌,該怎么辦呢?下面就介紹常見的4種地基的處理方法。
01
松土地基的處理
在基槽或基坑中,有局部底層發(fā)現(xiàn)比較松軟的土層,這種土層對地基的承載力影響較大,必須進行處理。一般可采取以下幾種處理方法。
基礎開挖結(jié)束后,對基礎進行釬探,判斷地基持力層是否均勻分布、分布范圍有多少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基槽或基坑的中間部位有松土坑時,將坑中的松軟土挖出,使坑的四壁和坑底見到天然土為止。天然土為比較密實的黏性土時,用3:7的灰土回填夯實;天然土為砂土時,用級配砂石回填。
松軟土坑在基槽范圍過大,超過了基槽范圍,只將松軟土坑下的松土挖出,并超過坑邊1米,然后按上述方法處理。松軟土坑深度大于槽寬或者超過1.5米,應將松土全部挖出,用級配砂石或灰土處理夯實?;A在此部位適當增加鋼筋,預防不均勻沉降,導致墻體開裂。
土坑長度超過5米,將松土全部挖出,將此部分基礎加深,做成1:2踏步與同端相連,每步高不超過0.5米,長度不超過1米。當松土超過地下水位,在地下水位以下用1:3粗砂與碎石分層回填密實,地下水位以上用3:7灰土回填。
02
膨脹土地基處理
膨脹土在一定荷載作用下受水潮濕,土體膨脹;干燥失水,土體收縮。建筑盡量建在地形平坦的地段,避免挖方與填方改變土層條件和引起濕度過大變化。組織好排水,使場地積水不流向建筑物,避免雨水浸泡。散水寬度不宜大于1.5米,散水外緣可設明溝,但應防止斷裂。
農(nóng)村建筑橫墻基礎宜前后貫通。農(nóng)村建筑物周圍植樹時,應與建筑物隔開一定的距離,一般不小于5米。建筑物地面,一般做塊料面層。經(jīng)常受水位置應采用不漏水材料。
03
橡皮土的處理
在夯實回填土過程中,可能因黏性土中含水量較大,導致“橡皮土”的產(chǎn)生。
處理要點如下:在回填土方時,控制土中的含水量,如果含水量較大,則應進行風干處理。如果橡皮土面積較大,則可采用換土的方法挖出橡皮土,用3:7灰土回填。荷載較大的建筑房屋基礎,也可采用0.3米的毛石塊,依次夯入土中,直至打不下去為止,然后在上面鋪滿0.05-0.1米的碎石再夯實。
04
凍土地基處理
當溫度在0度以下時,土中的水分結(jié)冰膨脹,導致土體結(jié)構破壞,溫度升高后,冰凍融化,土體縮小而下沉,使建筑產(chǎn)生不均勻沉降,造成墻體開裂或倒塌。在嚴寒地區(qū),應做好場地排水設計。建房位置應選在干燥平緩、土的凍脹性較小的建筑場地上。合理選擇基礎形式,如條形基礎、階梯式柱基礎等?;A埋置深度應大于受冰凍影響的永凍土層或不凍脹土層之上。
農(nóng)村建房地基的處理不可掉以輕心。地基的處理方式要根據(jù)地區(qū)土質(zhì)以及氣候的差異來決定。以上4種地基處理方式,希望能給想要建房的朋友做一個參考。